近日,由中国期货业协会、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共同主办的“2023第18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在深圳举办,来自境内期货交易所、实体企业及期货经营机构的与会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行业发展之路。
作为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一员,衍生品市场承担着价格发现、风险管理、资源配置等重要功能,在资本市场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经过30余年发展,我国期货市场已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逐渐成为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期货市场,成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有效管理价格风险的重要工具。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现代金融体系的保障和支持。”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王颖表示,期货市场以其独特的价格发现、风险管理、资源配置功能,在服务初级产品保供稳价、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韧性、促进产业体系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稳步推进多层次衍生品市场建设,场内外平台齐头并进,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期货与期权成交量和上市品种连创新高。在全球期货市场版图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为保供稳价贡献坚实力量。
“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定位始终在于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中信期货有限公司董事长窦长宏认为,期货公司风险管理业务的最大优势在于其金融基因,依托行业信用背景和金融产品设计优势,从品种入手,通过多元化、综合性的产品“组合拳”逐渐向上下游延伸,进入产业链各个环节,形成完整而坚实的链条,从而对构建产业生态圈、协同发力大宗商品市场起到关键作用。
“相信在监管机构的指引下,我们的衍生品风险管理能够因势利导、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更好满足企业多样化、个性化的风险管理需求,增强产业实体抗风险能力的发展目标。”窦长宏说。
与此同时,丰富的场外市场也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持。“从2013年发展至今,场外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投资者层面和监管层面都进入成熟期,打破了国内市场原先投资品种和投资方式较为单一的局面,丰富了整个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中信建投(601066)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衍生品交易部董事总经理项鹏飞介绍,场外衍生品可以提供很多帮助客户实现风险管理需求的结构,在帮助客户实现投资效果的同时,满足交易者的风险管理需求。场外市场更加丰富的标的还可以为实体企业对冲风险,为实体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提供更多选择。
华泰长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成刚认为,场外业务是当前服务实体经济非常有效的通道。“期货行业风险管理公司的场外业务是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做金融方面的服务。”
于成刚表示,期货风险管理公司推出的风险管理产品化结构可以从企业库存、经营、销售各个环节切入,针对上中下游企业不同时期的需求设计产品。“企业对宏观状态更为了解,擅长场景确认,期货风险管理公司擅长金融工具的使用。我们根据企业提供场景,设计符合场景的产品,企业根据自己的场景选择我们的产品,使企业在不需要专业衍生品团队的情况下实现利用衍生品规避风险。”
在服务“三农”方面,相比于其他金融行业,期货覆盖更全面、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显著,“保险+期货”便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中国特色金融支农创新模式。
近年来,“保险+期货”的关注和支持度进一步提高,在连续8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的同时,也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支持,其保障规模和覆盖面持续扩大。
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专业委员会委员朱俊生介绍,“保险+期货”作为市场化管理风险的手段取得积极成效,功能已由“保风险”向“促发展”转变。他还提到,“保险+期货”具有自身优势,为小农户对接期货市场提供了机会,可实现农户价格风险转移的梯度效应。此外,还能增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硬约束及其透明度,在一定条件下规避国际规则对农业直接补贴的限制。